
GRIND THE CITY滑板活动,滑手:白凯雄,深业上城,2019
滑板,常与自由、创造、坚持、反抗和个人表达相关。自诞生以来,滑板的样式和玩法越来越丰富,也越加普及,这些都对应着时代与社会的变迁。
在设计师和艺术家的眼中,滑板也成为了一种象征符号,能够容纳或表达对各种社会议题的观点。
滑板起源于美国加州南部。20世纪50年代,冲浪文化盛行,待无浪时,浪人们发明了陆地冲浪,这就是滑板的雏形。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只要有浪,便是浪人们前进的方向。滑板继承了冲浪文化的自由与创新,也在陆地上探索着新鲜的玩法。
起初滑板只在平地上进行,比如绕桩、自由式滑板和速降。1972年,Frank Nasworthy发明了聚氨酯轮,大大提升了滑板的安全性和多样性。20世纪70年代末,加州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而滑手们却惊奇地发现,在全城干涸的泳池里可以模拟冲浪。就这样,最早的滑板场在加州的泳池里诞生了。
滑手们总是迫切寻找能持续发挥自己潜力与灵感的新玩法,街式滑板(street skateboarding)应运而生。他们从滑板教父Rodney Mullen发明的近40个原创街式滑板动作获得灵感,在各地的街道上,用原创的流线(通过动作组合展示个人风格的一种玩法)展现自我风格。自此,街式滑板变成了主流玩法,永不重复的街道设计与滑手们的创意使滑板运动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Vans和Tim Greatrex Architect建筑工作室合作,把伦敦滑铁卢火车站旧维克隧道改造成了滑板场,2014
滑板源于海洋,兴于街头,归于滑板场。滑手们对滑板场的依恋,源自滑板精神、社会环境与意识形态等多元维度的影响,也是一种文化创造。
20世纪70年代,滑板漂洋过海来到了英国。1973年,伦敦滑手们发现了泰晤士河南岸的地下室,也就是现在的泰晤士南岸滑板公园(Southbank Undercroft)。当时,这还是一个无人管理的混凝土场地,室内的环境适合多雨的伦敦。更重要的是,这里拥有许多原生的道具,比如楼梯和滑道,滑手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设计流线。
南岸逐渐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滑板场,但是南岸中心(Southbank Centre)却毫不待见这群滑手。2013年3月,南岸中心发布了一个名叫“节日之翼”(Festival Wing)的项目,计划要把泰晤士南岸滑板公园重新开发为一个商业单元,原本的滑板社区将被餐厅和商店代替。
在此之前,滑手们很少会主动向社会公开地反映意见,然而为了保留这块地方,伦敦的滑手们成立了“南岸万岁”(Long Live Southbank,LLSB)的倡议组织,开展了长达17个月的征集活动,获得了来自47930位各行各业的人们的支持,其中不乏贝克汉姆这样的明星人物。2014年9月,南岸中心撤回了计划,并确保了泰晤士南岸滑板公园的长期合法使用权。
如今,泰晤士南岸滑板公园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文化遗址”了。2019年7月,“南岸万岁”与菲尔登·克莱格·布雷德利建筑工作室(Feilden clegg Bradley Studios)改造了南岸滑板公园,设计师尽可能地保留了空间中原来的材料与道具设计,使场所历史与公众记忆建立更有共鸣的联系。
“拯救南岸”项目的成功,在滑手们日以继夜的坚持之外,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国的城市经济、权利运作的改变,而这座滑板场以空间的形式记录历史,给人更直观的体验,传递着滑板文化的魅力。

南岸滑板公园,2017 ©️ Kev Gregory
滑板与其他创意领域也经常擦出火花。比如,滑板场是涂鸦艺术家们最爱的场所之一,涂鸦的个性与滑板的自由不谋而合。
20世纪80年代初,特立独行的加州滑板与英国朋克在洛杉矶发生了碰撞,那些音乐背后的能量与滑板完美契合,人们通过滑板表露情绪。著名滑手Steve Olson最先将朋克文化带到滑板中来,他身穿绷带裤,将原本的一头摇滚长发剪成朋克短发,让着装也成为了滑手们的自我表达形式。
滑板朋克(Skate Punk)作为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开始在美国盛行。The Big Boys、JFA、NOFX、自杀倾向(Suicidal Tendencies)、Blink182等其实都是滑手组建的滑板朋克乐队,他们以滑板为灵感创作音乐,并将相关元素融入乐队的视觉设计中。直到现在,美国的滑板影片还会选择“滑板朋克”类型的音乐作为配乐。
Jim Phillips是著名的冲浪板和滑板设计师。1985年,他为来自美国加州的滑板品牌Santa Cruz设计的板面“呐喊的手(Screaming Hand)”成为了所有板面插图的源头。嚎叫着的嘴巴与挣扎的手是对滑板精神的视觉化呈现,时至今日,这个形象仍常见于滑板产品中。Phillips还设计了其他的经典插图,用于板面、轮子、T恤、贴纸和其他的滑板产品,带动了滑板插画的热潮。
这些与滑板相关的设计并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与符号,它们蕴含着设计者捕捉滑板文化的感知力和洞察力,是使滑板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之一。

纪录片《女孩的战地滑板课》海报,2019
从知名滑板杂志《Thrasher》到第9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女孩的战地滑板课》,滑板承载着许多人对身份的理解与思考。深圳也有一些本土滑板品牌,比如“沸点滑板”和“口力仔”(口力是对粤语“叻”字的解构,是“棒”的意思)。一直以来,滑板凭借自由的想象力、不受约束的创意、勇往直前的坚持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滑手、观众和设计师。滑手们营造了一个让你脑洞大开、激发灵感、充满勇气的氛围,让我们更包容地看待拥有不同观念和立场的人们。
或许下次你再看到滑手们出现在滑板公园或者街道上,可以慢下脚步,欣赏并享受滑板文化所带来的自由气息。

2021年东京奥运会已正式官宣将滑板纳入竞赛项目,图为东京奥运会滑板标识设计。
关于作者

张睿
设计互联助理策展人,硕士毕业于英国伦敦西敏寺大学策展专业,她的毕业策划是一个题为《Besides Skateboarders》的展览方案。近期,她与朋友们正在筹备蛇口滑板公园的纪录片。她参与策划过设计互联旗下的多个展览,包括 “设计的价值在中国”、“百年国漫大展”、“科技艺术40年:从林茨到深圳”、“设计的价值——活的传统”,主要致力于研究社会创新设计、社区营造和亚文化。

“神马圀药”系列滑板,沸点滑板,正在《设计的价值在中国》展出

更多展览相关请点击链接进行了解
更多滑板故事
·《危险之至(Gleaming The Cube)》,1989
·《狗镇男孩(Dogtown and Z-Boys)》,2001
·《狗镇之主(Lords of Dogtown)》,2005
·《白骨队:滑板最初的记忆(Bones Brigade: An Autobiography)》,2011
·《滑手日记(共4集)》,2016
·《小心脚下(Minding the gap)》,2018
·《女孩的战地滑板课(Learning to Skateboard in a War zone)》,2019
·《滑板艺术史(Disposable:A History of Skateboard Art)》,2014,作者肖恩·克利弗(Sean Cliver), Gingko Press出版
·《吉姆·菲利普斯的滑板艺术(The Skateboard Art of Jim Phillips)》,2007,作者吉姆·菲利普斯,Schiffer Publishing出版
· 中国KickerClub滑板网:https://www.kickerclub.com
· “南岸万岁”官网,http://llsb.com/theproject/
· 吉姆·菲利普斯(Jim Phillips)个人官网:http://www.jimphillip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