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网站目前只兼容Chrome、Safari、Firefox和IE 10及以上的浏览器。

网络用图-02

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

北服·秀 2018深圳

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实践作品展

  • 2018.08.24-11.30

  • 园景展馆

    设计互联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1F

背景

北京服装学院作为中国第一所服装设计高校,在服装设计相关的教学、科研、产业培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服装行业发展出丰富的生态,也面临诸多亟待关注的问题:中国服装行业如何发展出代表性和独创性?如何传承传统服饰文化并展望未来?就此,北京服装学院近几年以“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为研究方向,开展了颇具责任感的设计工作,并以服装设计的方式参与到国家重大活动中,如2008年奥运会和2014年APEC会议等,以实践探索传承创新中国传统文化。

2018年是深圳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的十周年,深圳的创意设计行业在中国乃至世界具有独特优势。深圳是服装、服饰产业的重要基地,生产、设计水平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设计互联作为根植深圳的创新文化中心,希望通过展示不同机构的设计成果,实现设计研究、教育与产业间的相互交流、启发与联动。

北服 · 秀 2018 深圳
APEC

本次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华服初启”“日濡月染”“盛世凝望”与“百川汇海”,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阐述北京服装学院和二十多位设计师对于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的思索。其中的最大亮点是北京服装学院新中装研究中心带来的多件2014年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缩写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以及这些服装设计、制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更由此向观众提出新时代下中国人的服装文化议题。

新中装

展览持续的三个月期间,将有多场的活动和沙龙面向深圳观众开放。开幕当天,北京服装学院新中装研究中心将会演绎一场“新中装”秀。九月到十一月间,拼布、盘扣、金工等非遗工作坊也会陆续对公众开放。

作为北京服装学院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BIFTPARK)的文化品牌,“北服·秀”希望突出文化创新与建构,鼓励资源共享的理念。希望立足设计教育、促进产业发展、聚集优势能量,构建以资源开放共享为核心,以时尚设计、文化产业、趋势引领为内容的创新创意品牌和公共展示平台。“设计传承文化,科技创意未来”也必将成为时尚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于北京服装学院

1959年2月建校,1987年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1988年正式更名,是我国第一所以“服装”命名的高等院校。北京服装学院被誉为“中国服装设计师的摇篮”,是行业产业发展和时尚设计、文化创意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创新高地。目前设有九个全日制本科教学学院,五个特色教学部门,各类学生近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近千人。学校拥有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了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建有国家级、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三百余处。

学校坚持“服装引领、艺工融合”的办学理念,构建了“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时尚教育教学体系。围绕服装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工作,对我国服装服饰、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做出了独特的突出贡献。先后承担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服装的设计制作,2009年建国6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服装设计,神舟七、九、十、十一系列航天服饰及舱内用鞋设计制作,南北极科考队手表的设计研发,以及有关行业系统具有特殊要求的服装设计等重要设计创新工作,参与了2011年深圳大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服装设计制作工作,尤其是主持完成的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的设计制作工作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北京市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学校建设了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在时尚设计产业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示范性、开拓性进展。先后与福建晋江,山东青岛,河北容城,陕西榆林,浙江宁波、嘉兴、海宁,宁夏吴忠等产业集群地联合创办协同创新共同体。学校还建有“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于一体,为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

学校坚持立足首都,辐射全国,面向世界。2016年,被英国《时装商业评论》(《Business Of Fashion》)评为中国最好的时装高校,在全球时装教育院校本科课程中位居前列,研究生课程“最佳长远价值”国际排名第二名。

猜你喜欢

目前网站正处于公测阶段

继续浏览

请将手机竖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