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价值不仅关于创造美丽的外观,也需要对材料的使用、加工的方式、使用的场景和功能的优化进行一系列的考量。设计与制造像是一对孪生兄弟,看起来外观相似,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又互相决定和影响体系。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的价值也体现在反思现有的制造方式,优化生产加工,让消费变得更加透明。
本届设计讲堂的最后一场由设计互联策展人唐司韵主持,特邀Engraft创始人、产品设计师邓琦云,设计事务所Formafantasma,艺术家郝振瀚,英国V&A博物馆资深设计策展人柯鹿鸣,艺术、设计与影像创作双人组Studio Swine,设计师、《烤面包机项目》和《山羊人》的作者托马斯·思韦茨(Thomas Thwaites)参与,对设计的全生命周期展开考察,从生产流程、设计风格、材料演变到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发掘更具可持续意识的设计实践。

唐司韵
唐司韵是设计互联的策展人,曾参与策划“设计的价值在中国”、 “百年国漫大展”与“数字之维”等展览,并参与机构研究和展览合作项目。她先后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金匠学院,曾在伦敦、北京、香港、广州等地实行独立策展项目。她曾为金匠学院、威斯敏斯特大学与中央美术学院策划教育工作坊。

邓绮云
邓绮云,广东人,产品设计师,2013年毕业于瑞士洛桑艺术与设计大学(ECAL)。回国后辗转在几大城市生活、工作、参与商业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延伸,她还成立了自有品牌Engraft,在绿色产品领域进行设计和应用探索,常常奔波于办公室与工厂之间,自称“厂妹”。她希望在本地化的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重塑设计师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中的角色。

郝振瀚
郝振瀚经常以一些社会议题或是稀疏平常的小事为出发点,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根源,探讨因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冲突所带来的影响。围绕着自发性,共同创造等概念,郝振瀚的实践方法总是和人、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局限于身份、材料或者具体学科的框架中。

柯鹿鸣
柯鹿鸣(Brendan Cormier)是英国V&A博物馆的资深设计策展人。他主持了深圳设计互联旗下V&A展馆的策划,并于去年策划了大型展览《汽车:为现代世界加速》。在加入V&A之前,他曾任《Volume》杂志编辑,长期为多家建筑刊物撰稿。

Formafantasma
Formafantasma由两位常驻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意大利设计师Andrea Trimarchi(1983)与Simone Farresin(1980)创办。他们自视为工艺、工业、物与用户之间的桥梁,致力于在自己的研究实践与更广阔的设计工业之间构建关联。不论是为客户设计,还是研究材料的替代性应用,Formafantasma都以同样的热情关注每个项目的语境、过程与细节,并同时留意塑造了当下环境的历史、政治与社会推力。

Studio Swine
Studio Swine是一个双人艺术组合,由日本建筑师村上梓(Azusa Murakami)和英国艺术家亚历山大·格罗夫斯(Alexander Groves)成立于2011年。他们的创作游走于艺术、设计与电影之间,探索了全球化时代的区域身份与资源前景,追溯人类运用艺术连接、敬畏人赖以生存的自然体系的天生欲望。他们长期的创作母题“转瞬即逝的技术”(Ephemeral Tech)致力于探索作为原生驱动力的、运用技术的创造力,并以此唤醒原生的根源与未来的世界。
托马斯·思韦茨
托马斯·思韦茨(Thomas Thwaites)是一位设计师,他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很感兴趣。他的作品被英国V&A博物馆和韩国亚洲文化中心等机构永久收藏。他的作品曾在首尔现当代美术馆、英国科学博物馆、美国库珀休伊特博物馆和意大利米兰三年展等国际美术馆和博物馆展出。他是《烤面包机项目》和《山羊人》两本书的作者。

薛莉
薛莉,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生活版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