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展理念
工艺,反映了我们对生活、历史传统、身份认同以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敬畏专注、严谨耐心、坚持专一、细致完美。然而在全球范围内,本土工艺正在被不断地重新定义与接纳,以应对当下和未来的诸多问题。而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复兴传统工艺的潮流也在悄然兴起。在当代中国,一批新世代创造者正以新造物迎合当下的审美观、消费趋势和社会转型。工艺逐渐演变为一种革新的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这一演变体现在产品,从大规模生产到高品质要求的进步。
新工艺百物展“造物新世代”从手工复兴、方法与技艺、迭代与创新和理想社会四个角度,展示了丰富的创意设计实践正在如何重新激发工艺的生命力。工艺带领我们一步步从传统开始,反思过去,解构创新,一同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设计互联希望借本次展览,探讨工艺的广泛潜力,以及它对中国创新未来的推动力。您将会看到设计师们如何与传统工艺建立紧密且充满活力的关系,如何深入理解并充分运用材料和技艺,如何更新工艺或将其用作创新的方法与媒介,如何通过工艺来表达一种新的理想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工艺已然成为了造物新世代们的思考与实践方式,并转化为对细节、年代、文化、技艺、价值与构建关联的全新态度与精神。

看见·听园提盒
看见造物X沈宝宏 2013 黑胡桃、紫铜、牛皮
手工复兴
传统工艺世代传承,研习传统工艺也是一种向过往学习的方式。如果将其中关于制作方法、问题解决和材料知识等智慧加以转化,可以为不同创意行业提供灵感。可惜的是,在已经过去的大规模工业化浪潮中,新生一代未曾接受足够的传统工艺教育,传统工艺正逐渐式微。
近年来,越来越多创意产业的先驱者开始拥抱传统工艺,挖掘其中的美学价值、思想内涵和身份认同感,并将之应用到当代设计中。在市场中,他们的实践逐渐引起了设计行业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兴趣,再次唤醒从业者们去理解传统工艺的价值,让传统工艺有得以生存的机会。
杭州凳子
陈旻 2013-2015 竹
方法与技艺
工艺将我们与材料以及周围的世界联系起来。在高度数字化的社会当中,材料的物质特性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通过工艺实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每种材料的多方面性质和历史意义,以便重新构建与中国丰富历史遗产资源的连接。
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对中国自有的传统材料表现出浓厚兴趣。面向设计行业的材料库和材料公司也陆续出现。通过在中国各地采风,他们深入了解了材料的来源、制作过程,并与匠人们合作,在对传统技艺进行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中,激发新的创意。

云骨竹柔
章俊杰 2017 竹
迭代与创新
历史上,工艺创新和技术创新二者密不可分。工艺的发展就是不断融入新的技术、工具和材料的过程。拥抱新的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工艺的生存之道,也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更多结合工艺与技术的跨学科实验涌现,提供了进一步革新传统工艺的可能性。通过计算机分析材料和技巧,让更多设计师克服传统技艺的复杂性,让工艺更利于传播。同时,热衷于研究科技的设计师们,结合本土工艺传统和材料,以科技革新文化遗产,以新的方式延续历史。

碎瓷贴花一号
再生陶瓷(杰佛里•史蒂芬•米勒和托马斯•施密特)2018 废弃商业瓷器,碎瓷片
理想社会
可持续发展,是在维持现有生活的同时,放眼未来。为了实现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我们需要以更负责的态度来创造和消费。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态度决定了我们如何塑造我们与世界、自然和历史的关系。
工艺通常被视为一种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创造方式。通过工艺实践,人们与制作日常生活用品的材料和工艺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关系,从而能够寻求一种更为全面和可持续的造物方式。消费者也可以透过工艺,进一步意识到他们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主展馆位于主体建筑的核心位置,是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最大的展陈空间,可为观众带来实验性、沉浸式及互动式的体验。由设计互联专业策展团队策划系列高水平的展览活动来回应对未来设计的思考,它秉承“设计互联”开放 和聚合的精神,以展览探讨未来的设计趋势,以及设计对社会的影响。

设计互联衷心感谢以下单位及个人对展览的支持:
馆长: 奥雷·伯曼
馆长助理: 赵蓉
策展人: 陈嘉莉,潘爱心
副策展人: 唐司韵
展览负责人: 黎潇楠
高级展览专员: 周辰琛
展览助理: 黎芷欣
公共教育及活动专员: 叶秋怡, 潘璇
品牌发展总监: 顾灵
会员经理: 张抒
品牌经理: 巫思超
项目助理: 孙畅,赵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