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网站目前只兼容Chrome、Safari、Firefox和IE 10及以上的浏览器。

谈到石汉瑞的跨文化设计,他们都会指向这两个词

博客

110.webp

跨文化设计,不局限于是非、好坏、对错,这一点非常重要。变色龙根据环境改变颜色,但始终保持其形态。最理想的状态即是:设计师们在代表自身文化的同时,也能够融入周遭的环境。目标是和谐并存,并促成更多互动进而成为一个综合体。个体特色的部分需要保留,每一个个体拥有自己个体特征的同时,然能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就像太极八卦中的阴阳平衡。

——石汉瑞(Henry Steiner)

展览现场 策展人何见平导览

中庸之道 & 中和之美

看过石汉瑞个展的朋友们几乎都可以感受到,石汉瑞跨文化设计的特色在于:他始终能够抓住差异文化间的个性和共性 。差异文化间的界限在他的设计中始终清晰可见,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强调的是和而不同、彼此互补、融合为一,保持着合理的距离。这一点其实和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有着相似之处。

中庸的哲学思想,反映在审美方面,具有中和之美的美学特征,即个体的个性之美在整体中得到升华。通过中庸思想来解读和认识石汉瑞的跨文化设计,可以领略其跨文化设计的中和之美,以下我们拣选石汉瑞的部分代表性作品展开深入解读。

111.webp

《自画像》/海报/1989年

看过石汉瑞个展的朋友们几乎都可以感受到,石汉瑞跨文化设计的特色在于:他始终能够抓住差异文化间的个性和共性 。差异文化间的界限在他的设计中始终清晰可见,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强调的是和而不同、彼此互补、融合为一,保持着合理的距离。这一点其实和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有着相似之处。

中庸的哲学思想,反映在审美方面,具有中和之美的美学特征,即个体的个性之美在整体中得到升华。通过中庸思想来解读和认识石汉瑞的跨文化设计,可以领略其跨文化设计的中和之美,以下我们拣选石汉瑞的部分代表性作品展开深入解读。

也许石汉瑞借用这样一个摄影场景来影射自己与林呱身处的相似性。彩色的设计作品与黑白的背景照片,两人同为坐在椅子上,两两相望,似隔空对话。石汉瑞对待异地文化的尊重和吸收,通过图像的借用,不言自明。在这张《自画像》海报里面,借由林呱的影射,也表达了石汉瑞对那些早期跨越文化障碍,从事艺术创作的先辈们的敬意。

通过图像的借用,反映的是一种对比的关系,一种对话的场景。石汉瑞与林呱都与跨文化有着特殊关联,既有共性的一面,又同时有着各自的鲜明个性。在“自画像” 的主题之下,石汉瑞通过图像的借用来进行阐述,是一种间接迂回的表达,这样的方式兼顾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群体,使观者在理解一方的情况下,又同时对另一方有了新的认识,以一种“中和”的方式,将各部分之间维系在整体之中。

360截图20200225151936158

《The Face of Hong Kong》/ 1970年

《香港面貌》(The Face of Hong Kong)是一本展现香港人面貌的摄影画册。 画册呈现了 28 组人物肖像摄影,有粤剧演员、美国水手、电影明星、用人、服务员、 政府公务员、苦力、警察、三轮车夫等,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每一组人物形象都代表着香港生活的一个方面。该画册 1970 年出版,封面中,石汉瑞根据画册内容选取了4 个身份不同的人物肖像,他们分别是粤剧演员、酒吧女郎、镶了金牙的阿嫲和在天星码头工作的外国人,各取其脸部形象的一部分,按照人脸的五官位置重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张全新的面孔。该设计一方面将画册内容以肖像为主的特点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也与画册主题进行呼应 ,展现香港多元共处的地域特点。

这幅封面体现了他对主题和内容的有效掌控,在视觉形式中善于创造出一种平衡的视觉图式,在平衡中使各部分元素达到对话的状态,营造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是其设计思想中和为美的体现。

360截图20200225152317679

汇丰银行年报封面 / 1980年

在1980年的汇丰银行年报封面中,石汉瑞将图像分割,然后又重新组合成全新的形象。香港被称为“东方明珠”,所以用珍珠来代表香港。而纽约又被称为苹果城( the Big Apple ),用苹果来指代纽约。在这份年报封面上两个象征物各取一半并置在一起,表明了香港的汇丰银行与纽约分部之间的隶属关系。1980 年是汇丰银行纽约分部成立 100 周年,该年报的封面设计旨在表达一种纪念和庆祝:

“这项设计象征着曾被汇丰银行视为一种国际品牌形象的传统英式形象,已被中国大陆及亚洲符号所中和。而在当时香港回归中国领土紧张谈判的历史情境下,相对中立的美国形象则更具‘国际风味’。于是满载着情感与历史包袱的英国形象,则被最大限度地避免了。”

汇丰银行年报/1980年

在年报的内页设计中,石汉瑞再一次应用图像分割并置的方式,将中国粤剧人物与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各取一半放置在一起,组合成一张完整的脸孔,借由视觉图像的强烈对比,阐述年报主题信息和内容。翻开年报的左右两页,左页内容是关于香港,而对应的右页内容是关于纽约,这种对比的分割也与封面封底的划分呈现一致 。此般设计的处理和安排,将跨文化对话的程度渐进叠加和渲染,在差异性中反映的是对于个体之间共性的寻找。东西方两个形象并列在一起,也是对汇丰银行全球扩张战略的形象描述。

不管是珍珠之于苹果,还是粤剧人物和自由女神,个体形象上的相似在经过并列排放后,被放大、延伸,从视觉上的连续性一直延续到图像背后的象征意义中。石汉瑞应用简洁明了的对比,释放图形视觉张力和象征寓意的同时,营造出视觉对话的画面,带出有关跨文化方面的思考。

115.webp

1991 年,石汉瑞再次为日本 IDEA 设计了封面,他将中国风水罗盘与软盘,通过趋于对角线分割后又重新组合在一起,呈现出全新的形象。风水罗盘是风水大师勘测地形的定位测量工具,代表着传统的东方技艺;而配合电脑使用的可移动存储设备软盘,在当时是新兴科技产物,代表先进的西方现代技术。

两者都是在不同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看似毫无关联,却在被并置出现时,各自的文化属性与含义,在跨文化的语境下,都比单独出现时更为明显。图像的并置并非以文化的融合为创作初衷,而是让其中一方通过彼此的映照,更为反映出自我本身所具有的特色。任何一方都不能代替另一方,彼此之间所产生的对话使设计产生价值。除了映入眼帘的主要图形,背景图形则以相同的对角方式, 一边是水波纹的图案,另一边是云纹图案。两边图案隐约具有一种图底关系,在图形寓意上又与“风水”的概念相呼应。

以上文字摘录于展览同名出版物《启蒙者·石汉瑞》
完整作品收录及解读详见出版物

微信图片_20190424110120

《启蒙者·石汉瑞》
编著:何见平
印刷:深圳国际彩印有限公司
出版发行: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内地首展,好评如潮

《启蒙者·石汉瑞》是石汉瑞在中国内地的首次个展,也是他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展览。完整呈现他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逾半个世纪的设计实践历程,汇聚85套品牌设计案例以及书籍、杂志、钱币等实物设计与多套珍贵手稿,值得设计师及相关行业人士细心品察。

活动海报、活动形象图-2430x936

策展人:何见平
展览总顾问:王序
展期:4月20日-6月20日
指导单位:中共南山区委宣传部
主办: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组委会&设计互联
地点: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2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馆

展览现场

阅读更多

目前网站正处于公测阶段

继续浏览

请将手机竖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