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艺术家、建筑师、甚至是社区,都开始玩一件很不正经的事情了。有时候他们到处画地毯,有时候他们搬起沙发,放下就是客厅,这些略带表演性的行为,其实都是 Place-making:场所营造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既专业又有创意地把场子躁起来的方式。
“设计早醒”系列围绕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主动设计,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本期我们将分享关于场所营造*的干货,解析设计师是如何用不造物的设计重新把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联系起来的。³ *场所营造又译为场地营造或地方营造

Unfriendly Public Spaces 不友善的公共空间 2016 (AT. Vienna) ⓒ Christina Schraml
设计既能为生活提供便利,也能使人受限于设计及其产物(von Borries, 2016)。 ⁴ 当公园长凳被沿路规划时,它为人们提供了休息设施,却也限制了人们的休息方式。公共空间的管理者在为潜在的危险而搭建栅栏的同时,也令公共空间变得不再亲民,在过度的设计与僵化的规划中逐渐失去活力。
那么,如何营造一个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呢?
打开想象
把城市变成操场,你会怎么用?下象棋、打乒乓、理发……

奥斯卡理发店:可以用任意物品交换一次理发机会 摄影: Herwig Turk
Oskar Nimmt Platz ⁵项目是由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发起的一项“开放操场”活动。
由于校内一直缺乏大型公共空间,学校决定向市政府征用校门口的Oskar-Kokoschka-Platz地段,举办临时的校园活动。Oskar-Kokoschka-Platz取名于著名校友、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奥斯卡·柯克西卡(Oskar Kokoschka),“Platz”虽然在德语中意味着“广场”,但实际上这里却是一条由车道和学校入口组成的过渡空间。
校内的社会设计系在策划此次活动时,幽默地将“Kokoschka”改为了“Nimmt” [德语:动词,“拿”],寓意学生将通过此次的活动,成为空间的主人,把艺术带入社会,呈现在公众面前。“开放操场”持续了1周,活动一共由7个主题和40余个艺术事件组成,其中包括了不公平的社会竞赛⁶ 、奥斯卡理发店⁷等等。抛开设施、规则的局限性,“开放操场”以非常规的事件,展现了激活公共空间的玩法。这些有趣的活动既展现了他们对于社会的思考,也无形中活化了道路交通与建筑之间的灰色空间。
隐藏的潜力
使用者 → 参与者
有时,空间营造的发起人并不是艺术家、设计师…而是社区中的居民。

“一伞多用” 上海人民公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麻将、相亲、喝茶,这些生活化场景令公共空间极具生命力。这些日常事件所代表的民间美学,也常常比“设计”更亲民、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毕竟,并不是每个社区都爱在街边吃Gelato(冰淇淋),也不是每个公园地面都要变成花地毯。
那么如何活学活用,有效且专业地将区域活化呢?那就是:将用户变成参与者!从自上而下的“设计”变成参与式的“共创”(author-design, co-design, co-creation)。⁸
在信言大使Desgin Trust 发起的众·乐园(Play is for the people)¹⁰公园改造计划中,由Mini Hoang带领的设计团队邀请居民通过玩泥胶的方式,展示他们使用游乐设施的方式,同时探索娱乐设施的新“玩法”。通过衔接使用者与规划者的不同需求,鼓励人们不断挖掘空间、设施和规则之间的潜力。
这样的参与式设计体现了场所营造的另一个面向:需要充分尊重当地需求,全面地把握周边信息和资源,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创建更多元的公共空间和资源的使用方式。而设计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比起“设计”更多的是“统筹”,比起“执行”更多的是“协调”。
改观
有时候,场所营造甚至连“设计的介入”也不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事件”改变人们的看法和态度。

清理行动 Nordbahnhof Skateboard Park 2018 ⓒ Lost & Found Team 摄影:AKI LEE
Wien Nordbahnhof ¹¹维也纳北火车站在荒废多年后,重启城市更新计划,新规划中保留了大部分绿化面积和工业遗址,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公共空间。2018年,维也纳建筑中心发起了一项名为“关爱与修护”(Care and Repair+)的调研计划,旨在鼓励更多的专家与市民关注、参与其中。
参与调研计划的社会设计团队认为:并非所有的公共空间都需要重新规划与设计,它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公共空间。例如片区内的一个滑板公园,它由滑板爱好者们自行搭建,作为一个亚文化的活动场所,同时也是附近居民散步休闲的地方。
因此,团队通过公开招募志愿者,发起了一个公共事件——在炎热的夏天打扫这个滑板公园。
“清理行动”持续了两周,调研团队通过垃圾清扫、分类,加固场地设施,令滑板公园看起来像一个被新设计过的公园,而不是一片荒地。
虽然夏日的杂草并没有停止生长,中途的一场大雨更是让人沮丧。但逐渐的,清理行动吸引了大量居民与访客的关注,调研团队通过“打扫”这个行为,搭建起了与居民沟通的桥梁,在收获了他们的看法的同时,以亲身实践的方式成功改变了他们与场所之间的关系,让人们意识到这个他们日常使用的空间并非是一个缺乏管辖的“别处”,而是一个需要他们主动关爱和维护的“公共场所”。

清理行动结束后
打开想象、发现隐藏的潜力、激发观念的改变,这就是场所营造。它是活泼的、随机的、可参与的、促进交流的,有着不断迭代向上的生命力的一种不造物的设计 。
关于作者

AKI LEE
研究生毕业于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社会设计系。以艺术的名义在公园吃过草(Praterstein 2017)喝过温泉水(Bad Gastein 2018),在马路边推过电缆轮子(Floridsdorf 2018)派过报纸(Favoriten 2017),偷换过厕纸(Am Heumarkt & MA35 2016)捡过垃圾搬过砖(恩宁路 2019)……
➤ https://aki.format.com/social-design-approach
参考文献
¹ Transformation of Denver’s 16th Street Mall 2014, Gehl Architects
➤https://gehlpeople.com/projects/street-mall-denver/
² 1st Urban Playground Festival 2018, The School, Iris van der Heijden
➤https://issuu.com/theschoolhasselt/docs/urbanplaygroundfestival?fbclid=IwAR01gmCLY5p4N1IgUvHRIAsaP501bo4QTnVojN02joTGl2nwgEV5KGwRBmE
³ 《社区设计的时代》,山崎亮 2018, 庄雅琇译
⁴ Weltenwerfen: Eine politische Designtheorie (facilitation and subjection of the design), Fredrich von Borries 2016
⁵ Oskar nimmt Platz-RAUM FÜR GEPFLEGTE UNRUHE 2018, Lena Kohlmayr, Cosima Terrasse, Alessia Scuderi
➤http://www.oskarnimmtplatz.org/
⁶ Die Unfairen Gesellschaftsspiele 2018, Martin Färber, David Grüner/gruener.li, Christina Schraml (Social Design Studio)
⁷ Oschka - Der Friseursalon 2018, Sarah Glück, Marlene Posch, Peter Fritzenwallner, in collaboration with LVA „Öffentlicher Raum und Medien“ Interaktive Intervention
⁸ Author-design:单一作者为主导的创作模式;co-design:由设计师主导的参与式设计;co-creation:群体智慧的共创
⁹ 社区客厅 Communal Living Room 中国香港二陂坊游乐场改造 2018/19,Mimi Hoang 叶希芃 陈韵淇 蔡旻诺 麦朗
➤http://designtrust.hk/design-trust-futures-studio-2018/design-process/communal-living-room/
¹º 众·乐园Play is for the people 2018/9,信言大使 Desgin Trust
➤http://designtrust.hk/design-trust-futures-studio-2018/
¹¹ Action of cleaning the Skateboard Park at Nordbahnhof Wien 2018, Lost & Found core team: Klaus Kodydek; Maria Tsaneva; Nathalia Portella, in collaboration with Rotor Architects (Renaud Haerlingen, ManonPortera) Social Design Dept., at the University of Applied Arts Vienna